"淡淡的阳光渐渐透出来,风吹树木,满眼是舞动的新绿。路旁遇见采茶妇女,身上各挂一只篾篓,满盛采来的茶芽。" 1936年春天,叶圣陶来到苏州太湖洞庭山的时候,看到的是这样一幅画面。如今的东西洞庭,这样的景象比比皆是,只是时间倏忽间已经过去了80余年。 洞庭山在苏州古城西南40公里的太湖中,分为洞庭东山、洞庭西山,俗称东山、西山,有"天天有鱼虾,季季有花果"的美誉。 这里孕育着一种让人魂牵梦萦的茶叶,当地人叫它"吓煞人香",民间最早叫"洞庭茶",已有1000多年历史,早在隋唐时期即负盛名。 太湖碧水,烟波浩渺。 从果树枝叶中透过来的稀疏的阳光,浸透着花果之香。这里的茶树与批把、桔子、杨梅等果树交错相间,枝叶相连,根脉相通,才滋润了它"吓煞人"的香气。 清康熙三十八年仲春,皇帝下江南巡到苏州,巡抚知道康熙不爱铺张,就派人去东山买回了"吓煞人香"。 皇帝望着烟波浩渺的太湖,品着这鲜爽清香的绿茶,完全忘记了旅途的劳累,只是这"吓煞人香"的名字实在难登大雅之堂,皇帝便大笔一挥,亲自给它取了雅名:碧螺春。 色泽碧绿,卷曲如螺,产于明前春。 从此,"碧螺春"便成了贡茶,名扬天下。 春光明媚,空气中到处都荡漾着诱人的茶香。每逢三月中下旬,采茶姑娘在采茶前必先沐浴更衣,腰束布带,专拣一芽一叶的嫩头采摘,纳于怀中。 茶芽之细嫩,一斤干茶需要茶芽6-7万个,有"一斤碧螺春,四万春树芽"之说。 每一缕最浓郁的茶香都源自千万滴最普通的汗水。 这是一年中第一个繁忙的季节,也是第一个收获的季节。 拣剔,手起手落,留下鲜嫩的芽芯。 高温杀青、热揉成形、搓团显毫 "手不离茶,茶不离锅,揉中带炒,炒中有揉,炒揉结合",如此,方成好茶。 在碧螺春上市的一个月里,大批茶客涌向洞庭东、西山的各种茶园、茶坊。采茶、赏茶、品茶、买茶,环太湖将成为天然的"大茶馆"。 当披毫青翠的碧螺春一投入水中,白色霜毫立即溶失,随后茶叶纷纷下沉,并由曲而伸展,仿佛绽苞吐翠,春染叶绿。 莫道醉人唯美酒,茶香入心亦醉人。 头酌色淡、幽香、鲜雅; 二酌翠绿、芬芳、味醇; 三酌碧清、香郁、回甘。 在江南柔媚的春光里,品一口碧螺春,尝到的是洞庭东、西山上千年灵秀山水的精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