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脊茶,茶树品种名,原产于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和平乡龙脊村,又称龙胜龙脊茶。其香气馥郁,口味回甘,拥有特殊的果香,是“龙脊四宝”之一,亦是中国二十八大名茶之一,在全国的各类茶叶中堪称一绝。 龙脊茶能制红茶、绿茶、绿宝茶。制成的茶叶闭封数年,其色不败,其香不退,其汤仍透明馥郁。制成的红茶汤色橙红金碧、绿茶碧绿清透,绿宝茶金黄中带翠。 龙脊茶以红茶居多,茶色红亮,滋味醇厚、顺口,以叶底大小各异的为佳。相反,茶色红黑、味苦涩、叶底大小一致的质次之。茶叶内富含硒、氨基酸、咖啡碱、生物碱等多种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微量元素,是强身健体、减肥养颜、有益健康的天然茶中珍品。 龙脊茶生产历史悠久,清乾隆年间成为朝廷贡茶,据县志记载;“(龙脊壮乡)土产天然香茶,昔曾纳贡朝廷。”并附诗道:“雀舌龙牙最可夸,桑江龙脊亦堪嘉。”(桑江系清代龙胜县名)可见龙脊茶非同凡响。《龙胜厅志》中也有“城东八十里产龙脊茶,向办土贡”的记载。“每逢谷雨芳辰后,男女同声唱采茶”描述的就是龙胜人谷雨采茶的场景。 龙脊茶最初是老百姓为预防疾病和治病而种植的,对小孩、老人的凉热症状尤其有效。患此病症时,煮一锅茶水喝上几杯,余下的用来洗澡,几次后病状即见好转。由于药效好,龙胜老百姓都在自己的房前屋后种有茶树,其中很多茶树的树龄达百年之久。 龙脊茶不单包括一个品种茶树的茶叶,而是由20多种茶树群组成的“混合茶叶”。这些茶树都是当地老百姓在外出务农时从野外移植回家种植的,由于没有甄别品种,久而久之,茶树品种越来越多。因茶叶品种多,所以龙脊茶较适合制成红茶。从茶叶的营养角度来看,茶叶的种类越多,营养成分越齐全,价值也越高。用龙脊茶青制成的红碎茶,滋味浓强,有特殊花香;制成的六堡茶,滋味浓醇,贮存2年后仍有桂圆甜香。 龙脊茶属于大叶茶种,芽头肥嫩,所含的氨基酸比其它茶叶都高。每年谷雨季节,少数民族都会上山采摘新鲜茶叶,传统的龙脊茶加工工艺包括采摘、委凋、摊凉、揉捻、发酵、干燥、检验、包装等工序。每一道工序的细微差别都会造成品质的千差万别,可以说工艺决定了古树茶品质。 龙脊位于广西桂林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脊镇境内,距龙胜县城22公里,距桂林市80公里,龙脊山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森林覆盖率77%,平均海拔700-800米以上,年平均气温17度,年平均降雨量1650毫米,全年日照1244小时,日照短、温差大,是种植高山云雾茶的理想之地。龙脊山青水秀,溪流众多,植被四季常青,古朴清雅,如诗如画。 龙脊茶目前的种植主要分布在广西龙胜、兴安、灵川、临桂等县。龙脊茶生长在800--900米海拔的龙脊上,这里每年下2-3次雪,因此这里生长的茶树很少有病虫害。龙脊古树高大,枝叶繁茂,每年只在谷雨时节采摘--次,茶叶采摘期只有20多天。一年四季只采摘且加工一次。独特的无污染生长环境是形成高山云雾质茶香的理想之地。长久以来,龙脊茶凭其本身的色、香、味,被人广为追捧。 龙脊以壮族瑶族为主,生活方式以在梯田上种植为主,龙脊梯田有“世界梯田原乡”之美誉。龙脊梯田始建于秦汉元年,发展于唐宋,形成于明清,完工于清初,距今已有2200多年历史。当地人还保存着原民族的服装生活习俗文化,所居住的房屋都是用木建成的吊脚楼,这些少数民族世世代代耕种梯田,至今还保留着偶耕等原始耕种方式。梯田依山形地势而修建,从水流湍急的河谷到云雾缭绕的山峦,凡有水有地的地方都开凿了梯田,形成从山脚一直盘绕到山顶,千层天梯上云端的壮丽美景,堪称世界梯田奇观,地表最美曲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