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茶“冷后浑”是怎么回事?

2023-7-12 06:25| 发布者: 海阔中文网茶叶频道| 查看: 34| 评论: 0

摘要:    很多茶友碰到过这样的情况,泡红茶的时候,如果没有趁热喝,等到茶汤变凉,会发现本来清澈透亮的茶汤就会变得有些浑浊。 这时候,茶友就开始质疑这款茶的品质肯定不佳。这个“浑浊物”是什么?又是如何产生的 ...
  
饮茶学问

很多茶友碰到过这样的情况,泡红茶的时候,如果没有趁热喝,等到茶汤变凉,会发现本来清澈透亮的茶汤就会变得有些浑浊。

这时候,茶友就开始质疑这款茶的品质肯定不佳。这个“浑浊物”是什么?又是如何产生的?今天的小叶子课堂倩倩老师为您解答。

红茶在放凉之后,都会不同程度地出现浅褐色或橙色乳状的浑浊现象,但是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做“冷后浑”。

为什么会出现“冷后浑”?

在未经加工的茶叶中,茶多酚大多数以儿茶素的形态存在。红茶制作中要进行充分的氧化,许多儿茶素会转化成茶黄素。还有的会进一步转化成茶红素,就是为红茶带来红亮颜色的功臣。

茶黄素的溶解度会受温度影响变大。茶黄素遇高温就会呈现各自游离的状态,溶于热水中,让我们看到的茶汤是清澈透亮的。但是当温度降低(40℃以下),它们就开始扎堆。温度越低,扎的堆就越大。大到一定程度——大致相当于牛奶中的乳滴大小,看起来就是茶汤变浑浊,也就是出现“冷后浑”现象了。

除了茶黄素外,咖啡碱也是形成“冷后浑”的原因之一。茶中还有一种成分是咖啡因,而且,咖啡因非常喜欢茶黄素。而茶黄素与咖啡因的络合产物溶解度更低,更容易扎堆变大,更容易导致冷后浑的出现。

不过形成“冷后浑”的主要原因还是茶黄素的含量。科学实验证实,如果把咖啡因去掉,茶黄素还是会带来“冷后浑”。一款茶的茶黄素含量越高,就越容易出现冷后浑现象。“冷后浑是好茶的标志”之说,也就主要是这个原因。(文章来源于:茶频道   作者:小叶子)

  
海阔中文网茶叶频道介绍饮茶知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