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上述各章节的叙述,影响“成茶”品质的因素至少有下列十大项。这也是茶价为什么会相去那么远的原因,十大因素中每项都好的情形是不容易的,所以茶价一定高,如果十项中每项都不好,品质与茶价当然一落千丈。 一、地理环境:适合生产高品质茶青的气候、上壤是很重要的,自古所谓“名山出名茶”指的就是培育高品质茶树的地理环境。 二、茶树品种:茶树品种有优有劣,好的品种比较容易制造出好茶,差的品种只有在产量或易于耕种上取胜。另外,某品种适不适合制作某种类的茶也很重要,例如阿萨姆种用来制作红茶很好,拿来制成乌龙茶就不行。 三、树龄:在修剪成矮树丛的茶园,年代久后枝芽太密太细,品质不佳,但若照顾得当,成熟一点反容易显现品种的风味,所以应视茶况与商品目的而定。 四、施肥情形:使用接近自然生态的有机肥要比单纯使用化学肥料要好,不使用除草剂与病虫害药剂者更好,也就是近年来大家努力推广的自然农法(或称永续农法)。 五、采摘情形:芽茶类的茶青应该以带芽心为主,叶茶类的茶青应该以开面叶为主,而且老嫩程度应力求一致。采摘的枝条断口要整齐,若将断口掐伤了,或是将皮部拉扯了下来,这样的断口会先行氧化而影响正常的发酵。茶青在采收期间的破损亦是如此。 六、季节:该春天采制的茶就要在春天采制,该夏天采制的茶就要在夏天采制,季节的不当影响品质极大。同样一片茶园,若没有品种上的问题,那春天采制轻发酵的茶,夏天采制重发酵的茶是可行的。 七、气候:好的气候可以制造好的茶,不好的气候很难制成好的茶。那怎不等到好天气再行采制?因坏天气往往会一连七八天,茶青的成长不会等人,制茶界有句话:早三天采是宝,晚三天采是草。 八、时辰:如果是采制炒青的茶类,太早采的茶青,露水未干是不好的,太晚采,已经没有阳光或足够的气温可以进行萎凋与发酵,也是制不得好茶的。所以即使同一片茶园,只是采青的时辰不对,茶青的身价就开始有所不同。 九、制造:制茶要有好的成品,大家常说要天、地、人配合,气候是“天”,地理环境是“地”,制造是“人”。有好的茶青、好的天气,制茶技术不佳也枉然。前两者的条件稍差,若有足够的制茶技术与经验,还可以设法补救。常在制茶比赛时遇到天雨,由于高手云集,制作完成后的成绩经常出乎意料的好。 十、储存:这里所说的储存包括初制后的储存与买茶回去后的储存。初制后常态性存放数天,然后再行覆火,可稳定品质。买回去后要装在专用的罐子里,放在阴凉干燥的地方,罐子要能防潮、无杂味、且不透光。湿度的掌控是存茶最重要的项目,尤其是绿茶,最好存放在有强力吸湿设备的空间里,否则就要冷冻保存。所谓冷冻保存就是0℃以下的保存,拿出使用时要等恢复到常温,擦干包装器材外表的水珠后才打开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