闷在家的这段时间,为了避免憋疯,总得研究点什么,以消遣这无所事事的光阴。 于是,有人翻开菜谱,从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抽油烟机都不知道怎么用的闲人摇身一变成了厨子。 有些人幻想成为行侠仗义浪荡江湖的侠客,所谓“寒江孤影、江湖故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平时爱喝点茶,但对于茶又没有深入了解的茶小白,则研究起了泡茶。 这两天,就有一位名叫“茶界白展堂”的茶友问小懂:“跟朋友云泡茶时,常听朋友说想把茶泡的好喝得学会坐杯,有的茶还要留根,要辨别茶叶好坏得闷泡,咱也不懂,为了面子咱也不敢问,一问怕露怯,所以匿名来问问小懂,能不能讲一讲他们的区别?” 今天我们就来讲讲他们的区别,先说坐杯。 坐杯,从字面理解,就是让茶叶在杯子里葛优瘫一会儿,略微延缓出汤的时间。 实际上,坐杯的目的是为了让茶叶中的物质释放的更充分,茶汤更浓厚。 什么时候需要坐杯呢? 比如泡茶时,由于茶叶是紧压茶,加上出汤快,导致茶叶还没有舒展,内含物质还没有充分析出,就会使茶汤淡薄无味,这个时候,就要根据情况,延缓出汤时间,适当坐杯。 就像我们曾经优选过的漳平水仙就是紧压茶,所以,第一泡可以适当坐杯,浸泡约十几秒至1分钟让茶叶泡开,然后按个人口味调整冲泡时间。 所以,坐杯是有目的性的,是为了让茶叶内含物质析出更充分,让茶汤入口感觉更浓醇。 那什么是留根呢? 留根是说,倒茶汤时,不完全倒出,而是留一部分茶根(汤底)。 为什么要留根呢? 我们知道,茶叶只要在水中浸泡,内含物质就会不断析出,如果泡茶时留一部分茶根,会让下一道茶汤更为饱和,所以留根的目的就是为了让茶叶纯正的滋味得到延续,不至于这一泡比较饱满,下一泡就缺少滋味了。 当然,是否留根是要视情况而定的。 一般来说,以下2种情况比较适宜采用“留根法”: 一是用玻璃杯冲泡绿茶等不耐泡的茶叶时。由于绿茶本身不太耐泡,加上滋味清淡,如果第一泡就完全倒出,第二泡的滋味就会大打折扣,所以每一泡最好都在杯中留1/3的茶汤。 二是用大茶壶泡茶时。当喝茶的人比较多,用大茶壶泡茶时,通常茶叶会浸泡稍久一些,让内含物质尽量析出的多一些,如果不给下一泡留点“根”,第二泡就会寡淡如水了。 为了验证留根法的适用范围,小懂特意用绿茶(黄山毛峰)做了个试验。在容器、茶叶品种、水温、注水量、浸泡时间都一致的情况下,一个将玻璃杯中的水沥干,一个留了约1/3的茶汤。 虽然二者的汤色相差无几,但滋味却迥然不同,留根的茶汤的确较为浓醇饱满。所以,如果用玻璃杯冲泡绿茶时,最好用留根法,否则茶汤滋味会迅速变淡。 我们还用红茶做了个对比试验。 留根泡法茶汤颜色更深,而在滋味上,用沥干法倒的茶汤,滋味正常,而用用“留根法”的,茶汤较浓,而且有一点苦涩。 所以,不是所有茶叶都适合留根法泡的哦,还是要因茶、因器制宜。 所以,坐杯和留根,是有意为之,如果这些细节上做得到位,茶汤滋味当然就会更好喝。 最后,我们说下闷泡。 闷泡,简单来说就是倒上水,盖上盖子,让茶叶在水中闷一段时间。 我们做茶叶评测时,都会用国标法来闷泡五分钟,目的就是为了让茶叶的缺点更为突出,也有一些老茶客想了解茶有什么缺点时也会用闷泡法,所以,这是一种比较极端的做法,主要用于茶叶审评时。 如果平常喝茶,是不太建议闷泡的,因为它会将茶叶中最深层次的物质都浸泡出来,茶汤会非常地苦涩,跟喝中药一样,非常影响品饮的体验。 总结下来呢,坐杯和留根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让茶汤滋味更浓醇,口感更好。 而闷泡则是为了检验茶叶的好坏而采取的一种较为极端的泡法。 文章来源于懂茶帝,版权归懂茶帝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