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茶书

2023-5-30 19:25| 发布者: 海阔中文网茶叶频道| 查看: 79| 评论: 0

摘要:   唐代陆羽所著的《茶经》首次开创编著茶书之先河,全面总结记录了唐及其以前的茶事。全书分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四之器、五之煮、六之饮、七之事、八之出、九之略、十之图共十章。  一之源:开篇说“茶者, ...

唐代茶书 

  唐代陆羽所著的《茶经》首次开创编著茶书之先河,全面总结记录了唐及其以前的茶事。全书分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四之器、五之煮、六之饮、七之事、八之出、九之略、十之图共十章。
  一之源:开篇说“茶者,南方之嘉木也”,概述茶的产地和特性。该章介绍了“茶”字的构造及其同义字、茶树生长的自然条件和栽培方法、鲜叶品质的鉴别方法以及茶的效用等。
  二之具:“具”是指采制饼茶的工具,包括采茶工具、蒸茶工具、捣茶工具、拍茶工具、焙茶工具、穿茶工具和封藏工具等19种。
  三之造:该章记述的是饼茶的采摘和制作方法,以及对茶的品质鉴别方法。从采摘到封藏有采、蒸、捣、拍、焙、穿和封七道工序。
  四之器:“器”是指煮茶和饮茶用具,分为生火用具,煮茶用具,烤茶、碾茶和量茶用具,盛水、滤水和取水用具,盛盐、取盐用具、饮茶用具,盛器和摆设用具,清洁用具等,共8类计 28 种。
  五之煮:该章介绍茶汤的调制步骤。先是用火烤茶,再捣成末,然后烹煮,包括煮茶的水,以及如何煮茶。
  六之饮:该章记述了饮茶的现实意义、饮茶的沿革和饮茶的方式方法。而且还就茶之造、之器、之煮以及茶之饮中的“九难”即:一曰造、二日别、三日器、四火、五曰水、六曰炙、七曰末、八曰煮、九日饮进行了记述。
  七之事:该章全面收集了从上古至唐代有关茶的历史资料,共有48条,具体内容涉及医药、史料、神异、注释、诗词歌赋、地理和其他等7类。
  八之出:该章记述了唐代的茶叶产地,遍及山南、江南、浙东、浙西、淮南、剑南、岭南、黔中8个道的43个州郡和44个县。
  九之略:“略”是指“二之具”所列的19种制茶工具和“四之器”所列的28种器具,在一定的条件下,有的可以省略。
  十之图:是把《茶经》全文在白绢上抄录下来,挂在室内,便于观看和经常阅读。

唐代茶书 

  《茶经》很系统地总结了自古至唐朝的茶叶生产经验,很详细地搜集历代的茶叶史料,并认真地记述亲身调查和实践的结果,成为中国古代最完备的一部茶书。直至在今天,其内容还是值得学习与借鉴的。
  唐代的茶书除陆羽的《茶经》外,还有以下一些:
  《茶述》:作者裴汶,裴汶曾任湖州剌史,原书已佚,现仅从清陆廷灿《续茶经》卷上看到一些辑录的文字。
  《采茶录》:作者温庭筠,此书在北宋时期即已佚失。现仅从《说郛》和《古今图书集成》的食货典中可看到该书包含辨、嗜、易、苦和致五类六则。
  《茶酒论》:作者王敷,该书中茶与酒各执一词,从多种角度夸耀己功。此书曾失传多时,直到敦煌壁文及其他唐人的写古籍被发现后,人们才重新得以认识。
  《煎茶水记》一书是唐宪宗元和九年(公元814年)时,张又新所作。
  《煎茶水记》原称为《水经》(据《太平广记》郑三九九),但又怕和北魏郦道元所著的《水经注》相混,所以改成《煎茶水记》。这本书的内容系根据唐陆羽《茶经》“五之煮”这一部分略加发挥,而注重水品。他采取各论的方式加以展开,先批评刘伯温将各地适于煮茶的水分为七等:“扬子江南灵之水第一,无锡惠山寺之石泉水第二,苏州虎丘寺之石泉水第三,丹阳观音寺之石泉水第四,扬州大明寺之石泉水第五,吴淞江之水第六,淮水为最下第七。”并力主陆羽的一煮茶之水,用山水者上等,用江水者,并水者下等。-不够考究,于是张又新将各地的茶水扩大为二十种,重新品评为“庆山康王谷之水兼第一,无锡惠山泉水第二,蕲州兰溪之石下水第三、峡州扇子山下方桥之潭水第六,扬子江之南灵水第七,洪州西山之西东瀑布水第八,唐州桐柏县之淮之源第九,庆山龙池山之顾水第十,丹阳观音寺水批十一,扬州大明寺水第十二,汉江金州上游之中零水第十三,贵州王虚洞之香溪水第十四,商州武关西之洛水第十五,吴淞江水第十六,天台山西南峰之千丈瀑布第十七,郴州之加图泉水第十八,桐庆之严厉陵滩水第十九,雪水第二十”。
  综观《煎茶水记》之论,北宋欧阳修在《大明水记》中曾大加批评;认为《煎茶水记》是不正确的,又批评他将各地的茶水也按一、二、三分成等级,是一种错误的举动。

唐代茶书 

  《十六汤品》一书,为唐朝苏庆所折,仅一卷。
  苏庆的传记不明,书中内容是因陆羽《茶经》五之煮,将茶水煮沸的情况分为“第一沸(鱼目),第二沸(涌泉连珠)、第三沸(腾波鼓浪),所以也分为十六汤品,认为决定茶味的就在汤之增减。
  苏庆说:“所谓十六汤品,根据开水滚沸的情况,可分为三品;由于灌注开水的缓急,也分三品;由于沸汤器的种类不同,可分五品,一共是十六品。”苏庆对这“十六品”各给予一个美称;“第一品得一汤,第二品婴汤,第三品百寿汤,第四品中汤,第五品肠脉汤,第六品大壮汤,第七品宝贵汤,第八品秀碧汤,第九品压一汤,第十品缠口汤,第十一品减价汤,第十二品法律汤,第十三品一面汤,第十四品宵人汤,第十五品贼汤,第十六品大魔汤。
  《十六汤品》与《煎茶水记》在唐、宋时颇为流行;到元、明时,由于淘汰固型茶,水与汤既失它的神秘性,也就没有任何价值了。
上一篇:我国的饮茶史下一篇:宋元茶书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