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滇西凤庆的崇山峻岭中,有大片成林的大叶种野生茶树和细叶的栽培茶。这两种茶叶的明显区别是:野生茶枝壮秆粗,叶大如枇杷、墨绿、芽粗,制出来的干茶色泽微红,条粗,味涩且苦。栽培茶枝秆细,棚生,叶细长、微黄,制出来的干茶条细,色白,味香且甜。加工工艺精细,曾出现过“玉皇阁茶”、“太华茶”这样的名牌。千百年来,边城凤庆一直是茶叶的集散地,大山茶即野生茶,多销往藏区,栽培茶则成为了官府的贡品。盛名之下,多有名品。
边城凤庆一度成为边关重镇之一,也是通商要道。大理至凤庆的崇山峻岭间,有一条五尺宽的石板山路,从大理到凤庆经五个马站,再转云州、缅宁、耿马、镇康,出缅甸。这条古驿道开辟于公元1328年,至今已有700年的历史了,成群的经商马帮从北至南,从昆明运来丝绸、百货,又从南至北,运出大山中的茶叶、药材,促进了边城凤庆的繁荣。
光绪末年,当地知府因本地小叶茶产量不高,自己捐银到双江孟库购回大叶茶籽20驮,先在凤山育苗栽种,然后在乡村大面积推广。数十年后,大叶茶取代了藤条小叶茶,效益倍增。凤庆民间制茶的传统工艺,是将采摘下来的鲜叶在大铁锅里高温杀青,揉搓成条,晒干或烘干即是成品。这种青毛茶是制作各种品牌绿茶的原材料。另一种方法是将采摘下来的鲜叶摊晾至手搓不碎,成条时揉搓成形,发酵到淡红色,烘干或晒干即成红毛茶,芽条金黄,有香味。
凤庆原来只产青茶,不产红茶。1937年“七·七”事变不久,南京失守,民族工业随国民政府西迁。1938年秋从武汉迁到重庆的中国茶叶公司派遣公司技术专员冯绍裘和郑鹤春两位先生到云南调查茶叶生产情况,实地观察结果令人惊喜。红茶样:满盘金色黄亮,汤色红浓明亮,叶底红艳发光,香味浓郁,为国内其他省小叶茶种所未见。
凤庆滇红茶创制于1938年11月。那一年正值抗战初期,国内机构纷纷迁往西部。
中国茶叶公司也遣移到西南城市——昆明,中茶公司为了继续茶业出口,便在西南各大茶区组织扩大茶叶生产。
中茶公司技师冯绍裘先生在金秋时节,徒步43天,来到了滇西顺宁(凤庆原地名)。
站在顺宁凤山茶园,冯绍裘看到满山的黄绿茶叶,非常欣喜。采摘一芽一叶鲜茶三四十斤,分别加工制成红茶绿茶两个茶样。开汤品验,红的汤色金黄,香气浓郁,绿的汤色翠绿,清香悠长。
在后来世界博览会参展中,顺宁滇红茶一举夺魁,获得了金奖。凤庆滇红茶由此闻名于世,不断出口到英国、俄罗斯和西欧国家,深受赞誉,被人们誉为茶之味精。
新中国成立后,凤庆滇红茶在国家出口产品中做出非常大的贡献。
1986年,英国女皇伊莉莎白到云南访问,省长和志强,将凤庆滇红茶作为礼品赠予女王。女王视凤庆滇红茶为珍品,于玻璃器中玩赏。
据专家考证,凤庆境内的香竹箐茶树迄今已有3200年的历史。20世纪80年代初,北京农展馆馆长王广志先生,采用同位素方法,推断香竹箐茶树树龄在3200年以上,属栽培型茶树。也就是说是远古的先辈种植下的。其后有关专家,通过论证,得出相同的结论。
凤庆大叶茶种,属乔木型,有性繁殖系品种。树姿开展,生长势强,分枝部位高。叶椭圆形内折,叶片水平着生,叶色绿,叶面隆起,叶质柔软,叶缘微波。芽绿色肥壮,多茸毛,育芽力强,新梢持嫩性强,易采摘。采茶期从三月上旬至十一月下旬,全年采茶25—26次,一芽二叶蒸青样含茶多酚30.19%,儿茶素总量134.19毫克/克,氨基酸2.90%,咖啡碱3.56%,水浸出物45.83%。制功夫红茶条索肥壮,色泽油润,汤色红亮,叶底肥软,白毫显露,香高味浓。原产云南省凤庆县。主要分布在滇西与滇南茶区,1984年审定为国家级良种。
“滇红”是怎样命名的呢?冯绍裘在后来的《滇红史略》中叙述:
“滇红”创制出来了,当时,拟定名为“云红”意即安徽“祁红”,湖南红茶称“湖红”,故云南所产红茶亦可称“云红”也,同时又想借天空早晚红云喻意其中,但旧中国云南省茶叶公司方面提议用“滇红”雅称,即借云南简称“滇”,又借得巍巍西山龙门瞰下秀丽的滇池一水,也别有妙处,我则不违众人之意,最终以“滇红”定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