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茶基本知识: 黑茶的基本工艺流程是杀青、揉捻、渥堆、干燥。黑茶一般原料较粗老,加之制造过程中往往堆积发酵时间较长,因而叶色油黑或黑褐,故称黑茶。黑茶主要供边区少数民族饮用,所以又称边销茶。黑毛茶是压制各种紧压茶的主要原料,各种黑茶的紧压茶是少数兄弟民族的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有“宁可一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之说。黑茶因产区和工艺上的差别有湖南黑茶、湖北老青茶、四川边茶、广西六堡茶和云南普洱茶之分。 六堡茶产地: 六堡茶因产于广西苍梧县六堡乡而得名。在清嘉庆年间,六堡茶以其独特的槟榔香叶而列为中国名茶之一,至今已经200多年的历史。历史上六堡茶区中最有名的是恭州村及黑石村。现在除苍梧县外,贺县、横县、岑溪、玉林、昭平、临桂、兴安等县都有一定量的生产。六堡茶有散茶与紧压茶两种。六堡紧压茶高56.7厘米,直径53.3厘米,每篓重30-50千克,以六堡散茶为原料,经潮水渥堆后蒸热装篓压实、晾干、堆放陈化而成,此茶表面现“金花”者品质亦佳。 现在六堡散茶产区相对扩大,分布在浔江、郁江、贺江、柳江和红水河两岸,除苍梧县外,贺县、横县、恭城、钟山、富川、贵县、三江、河池、柳城等20-30个县也有六堡茶的生产。 六堡茶制作工艺流程是采摘、杀青、揉捻、渥堆、复揉、干燥,则成毛茶。后再加工时仍需潮水沤堆,蒸压装篓,堆放陈化,最后使六堡茶汤味形成“红、浓、陈、醇”的特色。 苍梧县的六堡乡位于北回归线北侧,年平均气温21.2度,年降雨量1500毫米,无霜期33天。六堡乡属于桂东大桂山脉的延伸地带,峰峦耸立,海拔1000-1500米,坡度较大。茶叶多植于山腰或峡谷间,林区溪流纵横,山清水秀,日照短,终年云雾。六堡大部分为云班石沙岩风化变成黄赤色少土,含磷、铁质较多。 历史上,六堡茶产区有恭州村茶、黑石村茶、罗笛村茶、蚕村茶等,最有名的为恭州村及黑石村茶。据地方志记载,“恭州村所产的茶叶,其地崇山峻岭,树木翳天,所植茶树得水已足,且在高山得云雾独多,每当午后,太阳不能照射,则蒸发少,故其茶嫩且厚而大,其味独浓而香。黑石村所产之茶,其山俱为黑石与得水亦足,而茶叶亦大而厚,味亦浓”。 六堡茶制作工序: 六堡茶是采摘当地群体种品种一芽二、三叶或一芽三四叶,经杀青、揉捻、沤堆、复揉、干燥五道工序而成。 杀青:锅温在160度左右,茶叶下锅时有“啪啦”之声,叶温不超过70度为宜。手工杀青,每锅投茶青2-2.5千克。杀青机杀青,每次投7千克左右。一般杀5-6分钟,到叶质柔软,茶梗折不断,叶色转为暗绿,茶叶有些粘手,青草气消失,发出茶香为适度。 揉捻:以整形为主,细胞破损为辅。加压不宜过久,一般是轻揉。在揉捻过程中,要1-2次用手或解块机解块,并及时分筛。 沤堆:是将揉好的茶叶放入竹箩内或堆放在竹席上进行发酵,这是六堡茶加工的一道特殊工序。通过沤堆的湿热作用,破坏叶绿素,使叶底颜色变为黄褐色,减轻苦涩味,汤色加深呈黄红色,滋味变醇。这是决定六堡茶色、香、味品质特征的关键措施,一般堆高30-50厘米,放入箩内,每箩茶坯15千克左右。当叶色由黄转为深黄带褐色,并出现粘汁,发出醇香即为适度。在堆沤过程中,茶堆温度以40度左右为宜,超过50度会烧堆,造成叶底变黑,滋味淡薄。当茶温达到50度左右,要及时翻堆散热,以免烧坏茶叶。 复揉:茶叶经过发酵,原来已经揉好的茶条会松散,通过复揉,可使茶汁相互滋润,干湿一致。复揉前最好用低温烘7-10分钟。复揉方法要轻压轻揉,揉5-6分钟到条索紧结为止。 干燥:以松柴明火烘干。分毛火、足火两次烘干。打毛火:茶坯摊放在焙筛上,置于烘茶焗或烘筛上,用松柴明火烘。叶厚3厘米,烘温为80-90度,每隔5-6分钟翻拌一次,烘到六七成干时下焙。摊凉半小时。打足火:叶厚6厘米,焙温50-60度,文火慢焙。直到茶梗一折即断,手捏成粉末,抓茶有响声即可。 六堡茶的品质特点: 条索长整尚紧,色泽黑褐光润,汤色红浓,明净似琥珀色,香气醇陈,滋味甘醇爽口,叶底呈铜褐色,并带有松烟味和槟榔味。素有“红、浓、陈、醇”四色而著称,“红”是汤色透澈,深红明亮;“浓”是汤色红浓,滋味醇厚;“陈”是香气陈醇,具有槟榔香;“醇”是滋味甘醇,口感爽滑。 六堡茶的冲泡: 六堡茶有散茶和篓装紧压茶两种,六堡茶可直接饮用,民间常把已贮存数年的陈六堡茶,用于治疗痢疾、除瘴、解毒等。 六堡茶的冲泡器具一般采用保温性能好的高身紫砂壶(以稍大为佳),个人冲泡亦可使用有盖的紫砂杯。冲泡时,可以根据自身饮茶浓淡的习惯,取六堡茶5~8克放入壶中,用沸水冲泡3~5秒即把茶汤倒掉(目的是洗茶润茶,换醒茶)如此洗2次,然后再冲入沸水泡7~10秒即把茶汤倒入茶杯中品尝,随着冲泡次数的增加,适当延长泡茶的时间。如此你便可领略到此种茶中珍品的真正神韵。 倘若是冲泡大叶老茶婆则更加讲究技巧,要用稍大的高身紫砂壶,放满茶叶并稍加压,注入沸水洗茶一次,然后再注入沸水冲泡约15-20秒,即可倒出茶汤饮用。(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