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茶文化及其文化底蕴

2023-6-6 16:16| 发布者: 海阔中文网茶叶频道| 查看: 33| 评论: 0

摘要:    茶发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与宋代,发展与明清。而茶叶的用途,经过了药用、食用、清饮等,从煮茶、点茶到泡茶,而茶叶的种类,也有单一发展为全品类,从而形成六大茶类,而茶文化在不断沉淀积累 ...
  
饮茶学问

茶发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与宋代,发展与明清。而茶叶的用途,经过了药用、食用、清饮等,从煮茶、点茶到泡茶,而茶叶的种类,也有单一发展为全品类,从而形成六大茶类,而茶文化在不断沉淀积累的历史长河中,融合了儒、道、佛思想底蕴,同时也体现着“中庸和谐”的思想观念。

在中国会以茶待客。茶分为绿茶、红茶、 黄茶、 黑茶、白茶、青茶(乌龙茶)。

而茶叶的历史,则更为久远。

茶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至汉代,有正式文献记载是在汉人王褒所写《僮约》。

最早喜好饮茶的多是文人雅士,司马相如曾作《凡将篇》、杨雄作《方言》,分别从药用,文学角度谈到茶。茶文化产生最初是由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开始的,两晋南北朝时,茶文化开始发挥它的社会功能。

在政治家那里,茶是提倡廉洁、对抗奢侈之风的工具;在文人雅士那里,茶是引发思维以助清兴的手段;在佛家看来,茶是禅定入静的必备之物。

茶文化的社会功用已超出了它的自然使用功能,使中国茶文化初现端倪。 唐代陆羽著《茶经》,是茶文化形成的标志。陆羽自成一套的茶学、茶艺、茶道思想,概括了茶的自然和人文科学双重内容,探讨了饮茶艺术,把儒、道、佛三家思想融人饮茶中,首创中国茶道精神。《茶经》非仅述茶,而是把诸家精华及诗人的气质和艺术思想渗透其中,奠定了中国茶文化的理论基础。

宋代茶文化进入到兴盛期,中国茶史上历来就有“茶兴于唐,盛于宋”的说法。

出现了宫廷茶文化,宋太祖赵匡胤是位嗜茶之士,在宫廷中设立茶事机关,宫廷用茶已分等级,茶仪已成礼制,赐茶已成皇帝笼络大臣、眷怀亲族的重要手段。宋徽宗赵佶甚至御笔亲书了一 部《大观茶论》,流传后世。

伴随宫廷茶文化的发展,市民茶文化和民间斗茶之风也日益兴起,普通百姓也参与到茶事活动中来,进一步繁荣了茶文化。进入明代,不少文人雅士关于茶都留有传世之作,如 唐伯虎的《烹茶画卷》、《品茶图》、文 微明的《惠山茶会记》、《陆羽烹茶图》 《品茶图》等。

明清以来茶文化得到普及,茶叶品饮呈现简约的特点,广泛深入到社会各个阶层,散茶的品种迅速增多,饮茶已根植于广大平民百姓之中,成为整个社会的生活艺术,是中国茶文化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海阔中文网茶叶频道介绍饮茶知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