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茶,人人都会,看似简单,其实内有玄机。 即使是同一款茶,不同的人冲泡出来,为什么香气,口感,滋味都会大不一样呢? 道理其实很简单,就是因为每个人的冲泡手法,不一样而已。 绿茶的冲泡方法有很多,投茶法就是其中之一。 明代张源的《茶录》中就明确的指出:春秋两季则用中投法,夏季则用上投法,冬季则用下投法。 同一款茶,根据季节的不同,就有不同的投茶方法。 这种泡茶的方法看似,是按季节来分,实质上是根据气温的变化,人为地来进行调控泡茶时的水温。 现代的名优绿茶,品种繁多,制作工艺不一;如果仍然根据季节变化,来决定冲泡的方法,那就不一定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更应该“因茶制宜”,绝不可千篇一律。 一款绿茶适用于哪一种投茶法,主要地还是要根据这款茶的品质如:新鲜度,是蓬松还是紧实,是片状还是条状,是粗还是细,是轻还是重;以及冲泡时茶水的比例,冲泡的时间,水温等。多方面来综合考虑,才能将它们的优势表现出来;那自然而然地,就要用到不同的冲泡方法。 一般国人都喜欢用玻璃杯冲泡绿茶,不出汤,直接就用杯子喝。 因为玻璃杯没有办法茶水分离,那么茶和一直在接触,这就相当于延长了茶叶在水中的冲泡时间,如此就很容易浸泡过久,而使茶汤过浓或生苦涩。 喝上半杯时滋味淡,喝到下半杯时,茶汤就会越来越浓;这就是玻璃杯冲泡绿茶的不足之处。 绿茶是未经发酵所制成的茶,能够完美地保留了鲜叶的天然物质,营养成分较多,绝对不能用沸水冲泡,否则茶叶就被烫坏,茶汤的鲜爽度也会大打折扣。 一般建议用80-90℃之间的水温冲泡,茶叶越是细嫩,冲泡时的水温就要越低,这样冲泡出来的茶汤才会鲜活明亮,滋味鲜爽,维生素C也就较少的被破坏。 本文就以绿茶为例,带你认识一下不同的投茶方式对泡茶的影响。 一、上投法(先水后茶) 即先向杯中注入热水至七分满,然后再投入茶叶;让茶叶慢慢地沉下去后,再轻轻地转动杯子,使杯中的茶汤均匀,稍后即可品饮了。 上投法,一般适合条索紧结,密度较大,身骨重,全是芽头或满身披毫的高档绿茶。 如特级碧螺春,特级黄山毛峰,高档信阳毛尖等。 由于茶叶的身骨重,投水后的茶叶就会自行慢慢的下沉,茶叶与水缓缓接触,浸润的速度慢而且温和。 上投法可以避免茶叶因水温过高而被烫坏,还能完整地欣赏茶叶吸水后,游动,舒展和变幻的过程。 采用先水后茶的上投法,也是为了避免水直接冲击茶身,所带来的物理伤害。 上投法,不适合松散形的茶叶,是因为茶叶会浮在水面上不容易下沉。 上投法的不足之处是:茶汤的浓度不一,香气寡淡等。 二、中投法(先水后茶,再添水) 即先在杯中注入三分之一的开水,待水温降至85℃左右时,再将茶叶投入杯中,用手握杯轻轻的摇动,让茶叶充分地浸润,待其慢慢的舒展,然后再高冲注水至七分满即可,此时茶叶随水翻腾起舞,茶香开始弥漫,稍后即可品饮。 中投法其实就是两次分段泡茶法,它虽然对茶的选择性不是很强,但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泡茶的水温偏高所带来的弊端,唯一的缺点就是操作起来比较繁琐。 中投法主要的用来冲泡,扁平形或嫩度为一芽一叶或一芽两叶的高档绿茶,如西湖龙井,安吉白茶等。 三、下投法(先茶后水) 下投法是茶友们使用最多的方法,因为操作比较简单。 不管是用杯,盖碗还是用茶壶泡茶,茶汁容易浸出,茶香透发完全,而且整个杯中的茶汤浓淡均匀;因此,下投法有利于提高茶汤的色,香,味。 特别是急需泡茶待客时,茶友们常采用此方法。 下投法主要用来冲泡,茶形较松散,嫩度较低,等级不高,身板强健,相对比较粗老,营养物质内敛,需要用高温来激发出茶性的茶叶或者因其浮力较大,不易吸水下沉的茶叶。 比如:六安瓜片,太平猴魁等。 即先将适量的茶叶投入杯中,再沿着杯壁注入适温的水至七分满,然后徐徐摇动茶杯,以使茶叶完全濡湿,静待其自然地舒展。 下投法,不适合冲泡细嫩而不耐高温的茶。 以上三种投茶的方法只是理论知识,仅供茶友们参考。 要想冲泡一杯好茶,还得一步一步实践,慢慢地积累经验,才能冲泡出适口的茶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