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茶的工艺发展

2023-5-28 11:04| 发布者: 海阔中文网茶叶频道| 查看: 69| 评论: 0

摘要:      人们对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发展过程,这主要是因为当时的物质生产资料不足,没有意识到茶与其他菜蔬的区别,同样以烹调的方式来处理茶这一食物。   随着物质生产水平及认识水平的提高,人们才了解 ...
  
茶叶知识

  人们对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发展过程,这主要是因为当时的物质生产资料不足,没有意识到茶与其他菜蔬的区别,同样以烹调的方式来处理茶这一食物。

  随着物质生产水平及认识水平的提高,人们才了解茶的多种制作方式,并从中认识到冲泡的方式具有简捷易制的特点。这种方式有利于保留茶的本味,也赢得了越来越多人的青睐。

  此后,人们不断发掘其不同的生产方式,以最大程度发挥出茶的效用。在保存的古籍文献中,茶的生产制作经历了两次重大的变革,分别出现在唐宋时期和明清时期。在这期间,人们不断改进制茶的程序工具和完善茶的保存条件等,有力推动了茶业的发展。

  甑蒸

  “甑,或木或瓦,匪腰而泥,篮以箪之,篾以系之。始其蒸也,入乎箪,既其熟也,出乎箪。釜涸注于甑中,又以谷木枝三亚者制之,散所蒸牙笋并叶,畏流其膏。”

  唐宋时期主要制作团饼茶,大多采用甑蒸杀青的方式制茶。其中,“甑”指的是古代蒸饭的一种器皿。蒸汽通过底部的孔格,高温蒸煮茶叶,以达到杀青的目的。经过蒸煮的茶叶,需要“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干矣。”所制茶叶以饼状的形式保存,其色、香、味稍有区别,但能有效节省储存空间。该工艺多运用于绿茶等品种的制作。这一时期的生产活动主要依赖于经验的传授,保存和流传至今的茶艺著作并不多。这些流传下来的著作有利于后人了解茶业的历史发展,一探时人种茶、制茶、喝茶等情况,但对制茶的关键环节描述较少,需要后人不断补充或订正其中的漏洞。

  炒青

  “锅广二尺四寸。将茶一斤半焙之,候锅极热,她茶急炒,火不可缓。待熟方退火,撤入筛中,轻团那数遍,复下锅中。渐渐减焙干为度。”

  明清时期主要制作散茶,大多使用炒青锅杀青的方式制茶,具有高温快炒、低温慢炒的特点,这其中的奥妙便体现在火候与时间的控制上,过火茶则焦,过快茶还生,该工艺考验制茶人的熟练程度,需要其将制茶步骤铭记于心。制作好的茶叶以散装的方式销售和存储,一方面是符合当时统治者的喜好,即响应朱元璋“诏罢贡团茶”的号召,保持茶自然的形态,一方面是便于日后复火烘焙,去除茶叶中的寒气和水分,接近茶原本的口感。在种种因素的影响下,散茶的制作工艺得到推广,衍生出了较多的茶产品,比如黑茶、熏花茶等陆续出现在人们眼前,这极大影响了后世的生产方式。

  我们将要提到的桂花茶,稍晚于绿茶等品种的出现,其制作工艺在初期阶段也存在粗糙、粗略等现象,但随着茶业以及茶学研究的发展,桂花茶的制作工艺呈现出成熟、精细等特点,下期我们将一起了解桂花茶的制作过程,走进古人的茶艺世界。

  
海阔中文网茶叶频道介绍茶叶知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