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全十美的茶,基本上是不存在的。好,当然不能等同于完美。不过我们仍然可以从一些维度上提出标准,以此判断茶的好坏。这也是本文要谈的事情。 没有经过歪门邪道的手段,这是最基本的 市场需求对源头上的影响,在白茶行业非常明显。以山东、辽宁等北方市场为例,老白茶(也可以说是年份茶)最受欢迎,尤其是刚刚接触白茶的茶友,更是难以抵制老白茶的诱惑。然而,真正的老白茶哪里有多少量在市场上流通? 没有,怎么办?只能做旧。老白茶的颜色深、口感重,饼茶居多,尤其是寿眉。寿眉成本低,最容易做手段。笔者看到一种怪现状,为了让新茶看起来像老茶,有些茶农故意让茶青过度曝晒。 这不仅不符合白茶制作规范,也会从根本上破坏白茶的内质。而这刚好迎合了一些茶商的心意,散茶收来,再“加工”一下,压饼、包装、装箱,然后批发到外地,老白茶就这样多起来了。反倒是那些做的比较鲜爽的白茶,不受待见了。 这只是粗略地说。实际上做旧茶的歪门邪道手段很多,也从根本上使那些茶叶永远无法进入“好茶”的行列。工艺水平、茶青好坏不讲,喝茶,就要喝点正儿八经的茶。 甜度、香气、汤感较为平衡 抛开季节不讲,因为秋茶(尤其是新茶)确实汤薄,跟春茶没法比,判断一款白茶的好坏,平衡度是很重要的依据和维度。 这里同样要讲到工艺的问题。为了让手里的茶好卖,很多茶商认为“香气一定要做足了”。这话的意思,也就是把茶的香气做到表面上来,让人开箱一闻马上被吸引。怎样才能达到这种效果呢?提香。 在促干环节,提香并非一定有问题,但是如果温度过高,烘的太快太猛,香气是出来了,但是茶也废掉了。尤其是春茶,银针和牡丹,很多年份茶闻起来很香,但是三五泡过后就不行了,香气没了,茶汤的厚度也没了,而且往往有涩感,汤感寡淡。 甜度、香气、汤感三者,其中一个较为突出,其他的也不差,就能算是较为有特点的茶。如果能够做到平衡,一般都差不了。 耐泡,有丰富的层次变化 但凡好茶,茶青一定不会差。茶青,是做茶的基础,也是好茶必备的基因。决定茶青好坏的因素很多,比如海拔、土壤、生态、雾气类型等构成小区域气候、环境特征。 高山白茶,整体来讲是明显优于海边茶、低山茶的。这主要从两个层面来体现,一是耐泡,而是层次变化较为丰富。白茶一般能泡到八泡算及格,十二泡以上算优良,对高山白茶的判断,应该以十二泡作为及格线。 越是耐泡的白茶,香气、口感的层次越多,变化越多,品饮时常常让人有“曲径通幽”的美妙体验。 白茶品饮和认知,因人而异。不过,从是否做手段、平衡度、耐泡度三个维度去判断,一款白茶的大致情况就已经可以做到心中有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