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岩茶与大红袍的传承者

2023-7-22 22:28| 发布者: 海阔中文网茶叶频道| 查看: 27| 评论: 0

摘要:    茶,是武夷山的神。没有茶的武夷山,就不是一座完整的武夷山。提到武夷山,就会必然联想到武夷岩茶。来到武夷山,不管会不会喝茶的人都要去茶舍坐一坐,品一泡真正的武夷岩茶。 中国茶分为红、绿、白、黄、黑 ...
  
饮茶学问

茶,是武夷山的神。没有茶的武夷山,就不是一座完整的武夷山。提到武夷山,就会必然联想到武夷岩茶。来到武夷山,不管会不会喝茶的人都要去茶舍坐一坐,品一泡真正的武夷岩茶。

中国茶分为红、绿、白、黄、黑和乌龙六类。六类中,有五类是以色区分,惟乌龙则是以色与形共论,这足以证明乌龙茶的讲究。武夷岩茶属乌龙茶,喻其色泽发乌形态似龙。武夷岩茶品种繁多,其中最负盛名者当属大红袍,它是武夷山一张亮丽的名片,更是世世代代武夷人的骄傲。

在武夷山天心九龙窠,有六株由日精月华缔造的古老茶树,它们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从明至清,有关一个贫苦书生喝了武夷茶后大病痊愈进京赴考金榜题名的传说在武夷家喻户晓,而相传被书生红袍披挂的那几棵古老茶树就在一块悬崖峭壁上。天心九龙窠是一片矗立的岩壁,悬崖边有一片肥沃的土地,那是由多年腐烂的植物浸淫而成。这里日照不长,温度适宜,涓涓细泉四季滋润,给予了这几株茶树天赋不凡的生长环境。在这样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下,一种带有独特岩韵与馥郁香气的名茶树种问世了。

它,就是武夷山大红袍的母树,也是武夷岩茶的始祖。

如今,“大红袍”三个字已经成为武夷岩茶的代表,几株古老母树的子子孙孙蔓延武夷,武夷山的大红袍也成了招牌,出现了数以百计的动听名字和百花齐放的香韵风格。

武夷山出茶,武夷人喜茶,武夷山市22万人口中也有一半以上所从事的行业与茶有关;茶是这座南国小城的重要经济支柱,武夷人视其为财神。

武夷山的茶之所以有名,和这里人世世代代流传下来的传统制作技艺有重要关系。萎凋、做青、炒青、揉捻、烘焙……武夷大红袍的12道制作工艺环环相扣,每一道工序都对茶的品质有着重要的影响。“武夷焙法,实甲天下”,清代抗英禁烟派官员、楹联学开山之祖梁章钜在品赏大红袍之后发出如此赞叹;而在整个制作工艺中,“看天做青,看青做青”、“走水返阳”和“以火调味”等诸多手法都堪称惊世绝技。正因为制作工序繁复、制作技艺精湛,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在2006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因此出现了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工艺传承人。

在武夷山,能够制茶、做茶、焙茶的人比比皆是,但是能被列为大师之属的则寥寥无几,能被称之为武夷山名片的制茶人更是只有首批12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夷岩茶制作工艺传承人,王顺明即是他们中间的一员。

和陈孝文、吴宗燕、黄圣亮、苏炳溪这些从茶叶世家中走出来的传承人不同,资料上介绍王顺明是“长期从事以大红袍为代表的武夷岩茶管理和制作工作”。在计划经济年代,他先后出任过综合农场场长、武夷岩茶场党委书记、岩茶总公司总经理,他中专学历,职称是品茶师。

然而王顺明的名字对于中国的电视观众并不陌生,在见到他之前,我已从包括央视的各个电视台铺天盖地的某广告中知晓了这个极为易记的名字。“好听吗?好听就是好茶”,一句用斩钉截铁的口吻道出的广告词,加上在耳边哗哗作响摇动茶罐的动作,构成了王顺明在广告中的终极特写。那一瞬,他留下的印象是严厉且自负。

见到王顺明,才知道他的性格与电视广告中迥然不同。身材瘦削,头发花白,一身合身的藏青色中式制服,上面挂着同色系的龙形绣花,手里提着一个装满茶叶盒的布袋子,行动不慌不忙,说话调低语慢,这才是真实的王顺明。

“我的工龄、党龄、烟龄一样长。”王顺明不无幽默地介绍着自己,说话间拎起一壶沸水娴熟地泡着他亲手焙制的大红袍。浓浓的茶香渗透在空气之中,一杯茶让他和眼前的客人拉近了距离。

王顺明的老家在福建东北部的古田,他则是1974年中专毕业后被分配到当时南平市的国有企业崇安茶厂。由于在学校就是学生干部,王顺明到茶场后很快就成为分场的指导员(当时还是按部队称呼),他的坚毅性格和组织才能在茶场的艰苦工作中显露出来,第二年他担任了茶场的党支部书记。从此,王顺明在茶场的管理岗位上一干就是20多年,这期间他担任过崇安县综合农场场长、党委书记,武夷山市茶厂党委书记,武夷山市岩茶总公司总经理,还兼任武夷山市科学研究所所长……万变不离其宗,他从来没有离开过茶和茶场(厂)。

“我是武夷山市岩茶总公司的第一任总经理,也是最后一任总经理。”又换上一泡大红袍新茶,王顺明笑着聊起往事。

后来呢?后来武夷山市岩茶总公司转制了,王顺明成为琪明茶叶科学研究所的创始人,他以茶为基地在旗山工业园区创建了属于自己的企业。被选为非遗传承人后,王顺明的头衔更多了,理事、会长、名誉所长、特邀高级审评师……但在骨子里,他只认为自己是个做茶人。

“44年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大红袍。”指着橱柜里包装不同的大红袍样品和一列奖牌,王顺明颇为自豪地说——这几十年,他为大红袍做过的事情太多。“茶都是茶,只是驾驭的人不同,才会出现不同的味道。这就如煮菜,同样的菜,同样的煮法,煮的人不同味道也是不同的。”对于大红袍的众多品名,王顺明通俗地解释。王顺明话茶,不喜欢谈茶文化,他认为茶就是茶,是植物,是商品,茶和文化是两股道上跑的车。王顺明聊茶,热衷的是茶叶的形态和工艺,兴起,他也会把一大本自己绘制的茶叶图展示给客人。“那是我们的无菌车间,这是特级大红袍茶的最后一道复检”,王顺明指着甬道一侧的大玻璃窗细声介绍。玻璃窗后,几个穿着一袭白色防尘服的女工正在娴熟操作,指尖游动,一捧茶叶在她们面前堆成小山。琪明企业的厂房颇大,与众不同的是,厂房甬道中间立着一个大讲台,透过高大的玻璃窗能清晰看到车间的生产,那是他为来自全国各地大学的茶专业学子授课的地方。

冬日的到来丝毫没有影响到武夷山茶树的风采,在既是家也是研究所的宽敞院子里,王顺明给我们介绍着那些郁郁葱葱的不同茶树,指着到几株枝繁叶茂的半乔木老枞,他不无骄傲地说这些都是1953年茶场种下的。时光荏苒,这些几乎和王顺明同龄的茶树依旧年年吐芽,青春不衰。

低调做人,高品质生活,这是王顺明常说的一句话——低调是他的为人准则,高品质是他的生活现状。

  
海阔中文网茶叶频道介绍饮茶知识

相关阅读